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我的乡村小学 > 第八章3

第八章3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村医 万界神豪 桃花村那些事儿 宅之崛起 暗道 野媚乡春 坚强的女人 小村庄的风流韵事 乡野女教师 小农民的随身道田

经过两年的调整,民办教育也有些新的章法。主管部门也有人来过问了。上级发了文件,允许民办小学收学杂费,每个学生一块五毛钱,作为办公费用。这样,我们就不再向大队讨粉笔钱了。而且还添置教具。这年秋季开学时,学校共收了一百二十多块钱的学杂费。这在当时不个不小的数目。岸表哥想给学校添置一些教具。把两块破得不能再用的黑板抬到街上重新做了漆。又卖了一块新黑板。还买了两张带斗的办公桌。做了四把带靠的木椅。在五年级教室里隔出半间来做办公室。五年级只有十五名学生。岸青哥带五年级兼校长。有了办公室。老师们开始晚办公。每天晚饭后,老师必须到校批改作业或备课。九点钟下班。搞得跟公立学校一样正规。区教育组下来检查,把杨柳大队小学当成典型了。

岸青哥又到刘展堂家借书。他的老姑妈依然在祈祷。他说,他的楼上还有许多书。是他姑妈从香港和英国带回来的。国内根本看不到。岸青哥好奇。爬到他的楼上去。他家的老屋楼上很暗,只有几块亮瓦透过两缕阳光。光柱里,岸青哥发现有一架风琴,用布盖着。布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灰。楼上牵满了蜘蛛网。岸青哥用手扒开蜘蛛网,揭开盖在风琴上的布,一掸,扬起一阵微尘,呛得他打了三个喷涕。岸青哥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:“展堂!你家还有一架风琴?”他嗫嗫兔唇笑道:“是我姑妈的。”“是好的吗?”“好的,前些年她还常常唱诗,弹琴哩。近几年,怕影响不好,收藏在楼上,不再弹了。”“问问你姑妈,卖不卖?”“你想要?”“学校买。”“那我问问她吧!”

他发现了风琴,连借书的事也忘了。他想把这架旧风琴搞到手。他跟刘展堂磨嘴皮。刘展堂终于答应去问问姑妈。他姑妈的脾气很古怪,一般人不与结交。岸青哥说,价钱不得超过五十块,否则,我的钱不够。刘展堂要岸青哥下周来候信。他得找机会跟姑妈说。

岸青哥连往镇上跑一三次。刘展堂的姑妈终于愿意与柳岸青见面一谈。这个神秘的老修女其实平易近人。她还跟岸青哥谈起一些往事。岸青哥十分虔诚地向她说明买风琴用于教学。她说:“难能贵,难能贵。主啊!乡下的孩子能听到音,也是主的造化了。我就便宜一点给你们吧!三十块吧!”岸青哥千恩万谢,还合掌轻轻地跟着她叫了一声“阿门!”老修女的脸上露出了慈善的微笑。据说,她不久就去了香港。这也是她要把风琴送给乡村小学的一个原因吧?

星期天,我们四个人到镇上去,像迎嫁奁一样把风琴抬回来。

我们的生活又有了新内容。学风琴。学简谱。学唱歌。

沉寂多年的学校又有了欢快的歌声。歌唱《三面红旗》,歌唱《人民公社好》,歌唱《社会主义好》。电影《柳堡的故事》里的插曲《九九艳阳天》成了我们最喜欢的歌。即使我们都是初学弹风琴,水平十分低劣,但音给我们带来的快胜过了风琴本身。三十块钱,填补了心灵的一种缺憾。我得感谢那个老修女,感谢主的恩赐。

那年冬天。村里来了“四清工作队”。发动群众,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。从三年饥饿中缓过气来的人们,很快就又被发动起来,热高涨,积极投入。成立贫下中农协会,清政治,清思想,清经济,清理阶级队伍。工作队员全是从外地派来的,每个生产队住一个工作队员。跟贫下中农实行“同吃、同住,同劳动”。建立堡垒户,扎起根来发动。有的地方还有中央或省里派来的“社教工作队”。工作队带来了“桃园经验”,向全国推广。工作队还带来了两首歌,把歌单拿到学校来,让我们先教学生唱。说这是政治任务。学生唱会了再教家长唱。我们不能拒绝这光荣的政治任务,闻风而动。教学生唱:“工作队,进村来,贫下中农笑颜开。阶级队伍,清理好……**的革命路线放光彩……”这是一首口号式的宣传歌,进行曲。还有一首很抒的歌,歌名我忘记了,歌词还记得几句:“天上布满星,月牙亮晶晶,生产队里开大会,受苦把冤申……”为了完成政治任务,初冬寒夜里,我们把风琴抬到禾场上,点起夜壶灯。(用夜壶灌满面柴油,壶嘴上塞上草纸,当作灯。火旺烟浓,不怕风吹)教贫下中农唱歌。连老婆婆都要学会唱。唱一通之后,就开群众大会。回忆旧社会的苦,对比新社会的甜。叫做“忆苦思甜”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女神还是抑郁症,先忽悠她做老婆 逼良为婿 与美女总裁荒岛冒险记 宗师下山之夫人小姐别爱我 从SSS级监狱走出的男人 拥有小宇宙的我逆天崛起了 娱乐:我这么帅你们竟然叫我狗贼 妖孽村医 灵异复苏: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神豪:干就完事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