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我的乡村小学 > 第二章3

第二章3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村医 万界神豪 桃花村那些事儿 宅之崛起 暗道 野媚乡春 坚强的女人 小村庄的风流韵事 乡野女教师 小农民的随身道田

莎莎到乡下来,觉得很新鲜,拉着彬彬要到后院里玩。徐先生说:“彬彬,带妹妹去后院玩吧,别弄脏了衣服。”彬彬带着莎莎去后院。那里有桃树刚刚开花,墙边滴檐沟里种着凤仙花,鸡冠花。篱笆上爬满了丝瓜藤,南瓜葛。一朵朵金黄的喇叭挂在篱笆上。蝴蝶、蜻蜓在花间飞舞。小猫蹦着跳着抓蝴蝶玩。这些对我来说,司空见惯。对从汉口来的孩子十分新鲜。彬彬带着妹妹去后院时,没忘记把他的书包袋口拉紧。他防范表哥偷他的小人书看。舅妈还在帮徐先生摆放家具,打扫房间。表哥觉得无趣,牵着我,回家了。表哥满脑子里是《哪叱闹海》中腾云架雾,翻江倒海,三头六臂,擒龙缚虎的画面。他忍不住还是跟我讲小人书里的故事。我似懂非懂的。我三岁起就当了他的热心听众。表哥没再使伎俩偷看彬彬的小人书。他暗暗下定决心。发誓找舅妈要钱买一本。但他不知道一本要多少钱才能买到。彬彬说,街上也没有卖的,要到汉口去买。他又失望了。汉口有多远啊!只有夜里去了。我姆妈天天早晨见了哥表就要问:“昨夜下汉口了吗?搭你的船,把姑姑带去玩玩吧!”我姆妈是警醒表哥。因为表哥常常尿床。家乡人把尿床叫做“下汉口”。下汉口等于是做梦。

地主胡婆的厨房一应俱全,厨具没分给贫下中农。留着先生们来用。所以,徐先生带着一家人来,也没有带锅带灶带碗带盆。她吃的粮也由政府送来。那时公务员的薪水是发米,米不用秤,而是用升子量。先生一月能赚三斗米。比私塾先生挣的多一点。大洋还在流通,新发行的人民币当年还不如大洋。一个大洋能换两斗大米。二舅接先生来时,也把先生的粮从街上带来了。烧柴由村民供应。我们家乡过去把芦苇当烧柴,遍地都是。柳琴声家的烧柴一大堆,也留作先生用。学堂后院是柳琴声家的老菜园子,瓜果蔬菜种满园。那都是胡婆亲手栽种的。自然也归属学校所有了。徐先生来,瓜菜也现成。但先生不会农事。这份工作还是由胡婆来义务担任。她给学校种菜叫做“劳动改造”。柳大达说,“先生吃不完,你以拿回家去吃。”土改后,柳大生再也不叫胡婆是婶娘,而直呼为“你”。柳大生副乡长是地主柳琴声的堂侄。

吃晚饭的时候。舅妈烧了两碗鱼。这鱼是外公在门前河下用罾搬的。我外公六十来岁,身体还挺好。三个儿子各自成家,他啥事不干。做“闲爹爹”,他闲不住,一年四季守着河下的罾码头。一口小罾,一把捞子,一个斗笠,一床蓑衣。有鱼也搬,没鱼也搬。下雪天在家里织罾,补罾。晴天下河搬罾。害得三个媳妇叫苦不叠。因为中午还得送饭到河去给他吃。菜味不好,他要骂人。大舅、二舅、三舅分家之后,外公外婆三家供饭。每家一个月。舅妈们意婆婆轮过来,婆婆以帮助做家务。却怕公公轮过来。十天里就要挨九次骂。十有八天,我总跟着外婆。村里人都叫我是外婆的“脚划子”。(大船尾后拖着的小船)。我最盼着的是轮到表哥家。我就天天跟长生表哥在一起玩。甚至还跟表哥睡在一起。表哥是我二舅的儿子。三舅刚结婚,还没有孩子。大舅家两个表姐,我不喜欢。她们也不喜欢我。表哥却就盼望着爹爹轮到他们家。不仅有鱼吃,且送饭的任务也落到表哥的身上。表哥就喜欢到罾码头去送饭,帮助爹爹拉罾,捞鱼。好玩极了。有时他还背着我去。外公搬小罾是行家。他会看水,看鱼。春末秋尾是鱼汛时节。外公搬到的鱼,晒满三家的晒簟。也给我们家一份子。干鱼吃到第二年夏天发臭。这天下午,外公搬到了六条大鳊鱼。二舅妈烧了三条。舅妈叫表哥先去河下叫外公收罾回家吃晚饭。然后把一碗烧好的鱼递给表哥说:“给徐先生送去。”二舅也说:“你马上就要报名上学了。过去敬先生三茶六礼哩。”好象给先生送碗鱼是讨了个大便宜。

表哥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鱼,去学堂。我也要跟着去。学堂只隔表哥家三个门面,很近。我和表哥进了先生的厨房。徐先生扎着围裙,忙着做饭。表哥说:“徐先生,我姆妈叫我端鱼来——”“哟!柳长生,谢谢你姆妈了!”她也不推谢,收下鱼,换了碗,还碗时还拿出四颗花纸包的小糖来分给我和表哥。这种彩纸包的我们叫洋冰糖。乡下很少看到的。我们高兴得紧紧捏在手心,生怕糖化了。徐先生还对表哥说:“以后不要叫我先生,要叫老师。徐老师。”表哥改口叫,“徐老师?”“对。私塾才叫先生,学校要叫老师。”我感到新奇。也跟着叫了一声“徐老师”。徐老师摸着我的头,“二姑真乖!几岁啦?”“五岁。”表哥纠正说,“她才四岁半。”徐老师把她女儿叫过来,“莎莎,长生哥和二姑妹妹给我们送鱼来了,谢谢哥哥!”莎莎很听话,跳到我们跟前,“谢谢小哥哥!”她的叫声甜甜的。我们很高兴。彬彬却盯着表哥。好象是表哥要用鱼来换他的小人书看似的。

徐老师说:“长生,明开就开始报名了。过两天还有一个老师来哩。你读一年级吧。”“读一年级?什么书?”表哥不懂什么是“年级”。还有个老师来?什么样的老师?表哥算是得到了最新的报,十分兴奋。徐老师说:“还有个姓罗的老师来。我教语文、唱歌、图画。他教算术、体育。他在区里等着领到新课本。”“新课本?”“让你爸爸准备一万五千块(当时的币值,相当于一元五角)钱的学费和书本费。”表哥问,“我爸爸是谁?”徐老师笑了:“你父亲。现在兴叫爸爸。”我们家的孩子都把父亲直接叫“父”。原来爸爸就是父。

表哥拿着空碗回家。捏在手心里的两颗“洋冰糖”不敢吃。必须拿回家去告知大人,再由大人分配。这是家规。表哥一路念着:语文,算术,唱歌,体育,还有图画。还有罗老师。新学校名堂这么多呀!私塾里除了背书,就是写字。政府发的新课本一定跟彬彬的书一样了。表哥也不管我懂不懂,惊喜不已,跟我唠叨着。他立即把消息传给村里的孩子们。明天就报名了。还有个老师来。不要叫先生,要叫老师。上学只要一万五千块钱哩。不用再交稻子。我也跟着表哥牙牙学语地做义务宣传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与美女总裁荒岛冒险记 宗师下山之夫人小姐别爱我 从SSS级监狱走出的男人 拥有小宇宙的我逆天崛起了 娱乐:我这么帅你们竟然叫我狗贼 妖孽村医 灵异复苏: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神豪:干就完事 权力巅峰:我从基层步步布局 源能新起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